集团介绍
业务领域
资讯中心
在线业务
招贤纳士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半岛港湾控股集团 > 集团新闻
陆家嘴论坛热议金融改革

  “2016陆家嘴论坛”于6月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挑战与金融变革”。在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对话平台上,这一紧扣当下全球经济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在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引发热烈讨论。

    央行副行长张涛:

    金融体制在供给侧改革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涛在论坛演讲时表示,金融体制改革在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需要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融体制改革需要通过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性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加和完善金融供给,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供给的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张涛说。

    去年以来,作为中央银行,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会同相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三去一降一补”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目前来看,这些措施正在取得初步成效。”张涛表示,未来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需要在制度、体制、改革和系统设计上下大功夫。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疏通血管,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性地落到实处。

    张涛指出,整体上来看,我国金融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信息化的交易体系和不断开放的金融市场。但总体而言金融服务的总体水平还有上升的空间。

    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

    发展普惠金融要补足金融结构性短板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在论坛演讲时指出,发展普惠金融要补足金融结构性短板。要积极探索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如允许投贷联动试点、探索科创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他还提到深化注重信息系统建设和网络技术运用、深化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信息采集方式,提高服务精准度等。

    郭利根指出,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要转变理念认识,防止三种倾向,即普惠金融不是慈善和救济、普惠金融不能等同于小额信贷,以及普惠金融不是全民办金融。

    郭利根强调,要补足金融结构性短板,增强服务能力。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发展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积极探索符合普惠金融发展的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积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降低成本,提升服务客户的需求能力。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大股东行为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姜洋表示,新时期建设资本市场需要把握好几个重点:夯实市场基础,提高服务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处理好事前防范和事后处理的关系;优化投资者的回报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加快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姜洋指出,只有市场基础扎实且牢靠,配置资源和风险管理等功能有效发挥,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才能落到实处。而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就要进一步优化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要规范大股东行为,给投资者一个真实的上市公司。

    他强调,要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强化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加强对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等监管,引导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老老实实做好主业,鼓励上市公司加大回报投资者的力度,促进市场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姜洋认为,要坚持防患于未然的理念。要引导机构主动加强风险控制,充分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且防止盲目扩张规模的倾向,在稳健经营上下功夫,合理有序开展业务活动。当前要在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基础上,规范互联网股权融资活动,防范私募基金、股权众筹等领域的风险。

    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方面,姜洋提出五点:把好市场入口关;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的回报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加快健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投资者的分红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加强投资者风险警示,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交易;持续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加强透明度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

    目前情况下中国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目前而言,中国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没有,但如果把握得不好,小的矛盾积累会导致大的风险产生。

    吴晓灵指出,从宏观上来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是经济结构失衡以及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失调。从微观上来看,系统性风险来源于市场主体、企业、金融产品的信用杠杆加大和信用链条的延长。应该说,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宏观上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条件还没有。但如果把握得不好,小的矛盾积累会导致大的风险产生。

    吴晓灵认为,应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原则,缩短信用链,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让金融产品回归为经济实体服务、简约透明,是金融未来改革的方向。创新并不在于花样有多少,而在于能不能不断适应市场主体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监管上就应该实行穿透式的监管,要看到终投资人和融资人,如此才可以分清楚投资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够真正地落实投资人适当性原则,缩短风险链,减少系统性风险。

    证监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

    A股纳入MSCI是必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合作部主任祁斌在论坛期间表示,对于MSCI纳入这个事情,只抱一个顺其自然的态度,长期来看A股被纳入是历史必然,早晚会发生。

    祁斌建议,对国际投资者而言,如果想进入一个市场,好不要等太久,如果等到这个市场已经很成熟很了再进入,也就太迟了。

    中国A股市场已经是全球大资本市场,也是全世界大新兴市场,而且是全世界增长快的市场。祁斌表示,理论上来说,一个没有A股市场的国际指数,少是不完整的。相关部委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进吸引国外机构投资者,比如说交易所对停复牌制度的改进,证监会对名义持有人权利的确认,这些都是市场改进的一些方面。

    上交所副总经理阙波:

    “沪伦通”采用订单驱动模式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阙波表示,全球交易所在金融危机之后做了很多创新,各大交易所也有很多合作,比如“沪伦通”是订单驱动模式。

    阙波表示,随着中英双方金融贸易发展日益深入,上交所和伦敦交易所也到了有可能探讨实质性合作的阶段,就是“沪伦通”项目。“沪伦通”涉及到两个市场、两个国家的法规、监管框架、监管的变革,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

    现在为止各国有一个国际监管组织合作,制定了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框架,比如说控制风险、保持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加强执法等。从交易所来讲,也有治理监管的层面,也会要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充分披露、有效披露,同时需要会员了解自己的投资者,了解自己的客户。

    伦敦很多上市公司通过伦敦的监管机构、伦敦交易所的几轮审核,都是非常棒的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的公司也是经过了证监会、交易所,并且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所以,希望中英双方的监管机构,在市场控制、创新发展、投资者保护方面取得平衡的基础上,在效率合作方面有所突破,这对将来中英项目的合作落地非常有帮助。

    中行副行长高迎欣:

    中英金融合作进入黄金时代

    中国银行副行长高迎欣在论坛演讲时表示,英国伦敦成为仅次于中国香港的大离岸交易中心,中英在金融领域进入黄金时代。

    高迎欣表示,伦敦在国际化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英国发行30亿元主权债券,以及习主席访英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发行50亿元央行票据,以及近中国财政部在英国发行30亿元国债,这些都是里程碑式事件。

    “英国在国际化中扮演重要角色,中英两国在金融领域进入黄金时代。”高迎欣如是说。

? 2015 版权所有: 青岛半岛港湾控股集团 备案号:鲁ICP备15013517号-1
技术支持:青岛网络公司